一. 项目背景
1. 公司情况
捷安高科成立于2002年, 是一家专注于虚拟现实技术、系统仿真技术在各高端行业及中、高等职业教育中应用的民营高科技企业,是专业的系统虚拟仿真培训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。业务涉及轨道交通、应急安全、通用航空、国防军工等领域,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和软、硬件产品。公司于2016年成功登陆新三板创新层,并在2020年7月转板创业板成功。2020年,捷安营业收入2.85亿元,人数566人,含申谋军工及捷硕机电。
2. 项目背景
治轩咨询承接了捷安以IPD、LTC为主的变革管理项目,薪酬作为其中一个子项目独立开展,自2020年10月起,人力资源咨询顾问即开始与捷安接触,并和治轩顾问一起讨论时间和周期,经过多次交流和沟通,于2021年1月13日,正式启动项目。
捷安尽管成立已经近20年,但一直没有进行过系统的体系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建设工作,包括薪酬管理工作也是如此。最近三年,捷安筹备转板上市,出于财务指标考虑,员工调整基本处于冻结状态,积累下来,使员工薪酬与外部差距逐渐拉大,并已对保留关键人员和吸引新员工方面带来诸多负面影响。新聘员工以谈判定薪为主,导致工资倒挂现象日趋突出;捷安对于薪酬管理的理念上,强调浮动工资的重要性,重视浮动工资的占比,很多职位特别是核心职位的固定工资远低于市场,对新员工没有吸引力;加之没有系统的制度和工具,员工的定薪、调薪基本都是靠领导拍脑袋,所以在转板上市成功后,迫切需要进行薪酬体系的建设,以解决比较突出的外部竞争力和内部公平性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。
二. 准备工作
1. 前期准备
该阶段属于常规的资料准备,包括项目详细计划表、周期项目计划表、公司基本信息收集、调研人员名单等。由于前期洽谈内容过程中,专业的人力资源咨询顾问没有介入,造成该薪酬项目的内容出现偏差,并影响到时间周期和投入人天。原定投入时间18人天,实际投入超过60人天,由于时间偏差过大,也对IPD和LTC项目带来时间上的影响,这也是下一期人力资源管理项目需要修正和改进的方面。
2. 资料收集
所有咨询项目都需要收集相关资料,做到系统性和全局性。尽管薪酬项目是一个较为独立的技术层面较强的项目,但也涉及到公司内部战略、结构、职位、能力,以及外部行业特点、竞争对手、发展趋势等的强烈影响。因而在进入设计阶段之前,收集这类信息就非常关键。咨询顾问在进行调研访谈的同时,收集了包括薪酬制度、奖金制度、人事信息、人力资源流程、组织架构图、企业文化相关内容、员工手册及相关红头文件等,各方面与人力资源有关的资料文件共170余份,并详细阅读了每一份文件。
3. 人员访谈
启动会后,正式开始调研访谈,历时3天,访谈高管及部门负责人26人,同时进行了组织有效性问卷调查。咨询顾问综合调研访谈记录、问卷调研分析、市场信息研究等各方面资料,历经数稿研讨、修改及优化,最终形成《访谈问题汇总》,并在此基础上输出《调研报告》。人员访谈,为咨询顾问和各级管理者建立了很好的信任基础,同时也更加深刻理解捷安的文化和价值观,为薪酬设计带来了很好的方向性指引。
4. 项目管理
为了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,咨询顾问做了详尽而又系统的计划。一方面通过整体全局计划对项目有个大局观的了解,同时每一期项目也会特别制定更加详实的计划,包括上一期工作总结、本期工作计划、下一期预计开展的工作,以及存在的问题等。实施过程中,做到进场召开项目会,离场召开总结会,做到有异常就以单独备忘的形式,对项目计划进行备注和补充,以不同的颗粒度管理保障项目的如期推进。薪酬项目的管理,赢得捷安领导“专业、严谨、细致”的高度评价,真正体现出:优秀的计划管理,是项目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。
三. 基础性工作
1. 部门职位梳理
调研工作完成后,咨询顾问随即进入到基础管理工作的建设中。基础工作包括的内容很多,涉及到战略澄清、结构优化与调整、职位设置与职位分析等。由于事前已经确定捷安的战略是清晰的,组织结构是合理的,在此前提条件上,直接开始职位体系的建设工作。
由于捷安的相关多元业务,且各个业务单元的管理相对独立,造成公司职位重复设置、随意设置的情况比较普遍,使得职位梳理工作变得复杂而又艰难,并造成项目延迟。同时,捷安成立近20年,从未在职位梳理和职位分析方面投入时间和精力,累积出很多的需要梳理的工作。包括需要确定某些职位的取消和新设等,这些工作持续了全公司职位梳理及职责分配评审的过程,并用了四周多的时间,最终才得以完成。此次整个公司的职位梳理,通过培训、自行梳理、顾问评审、和分管领导一对一沟通、和高层汇报讨论后,共梳理完成37个各级部门,288个职位,输出了《组织架构图》、《职位清单》及《职位统计表》。后期,进行职位评估时,在和相关业务领导交流讨论后,合并并取消了若干个职位,最终确定为167个职位。
2. 职责分配
职位梳理工作结束后,即刻进行了部门职责分配的工作。首先咨询顾问对所有部门负责人及相关员工70余人,进行了职位分析及职责分配方法的培训,并安排各部门提交职责分配初稿。在咨询顾问审核初稿后,还存在很多的问题,关键原因是捷安在基础管理方面太过薄弱,仅仅一次培训远远达不到效果。同时,也有部分部门存在应付的情况,由此咨询顾问再次召集各部门负责人,详细讲解职责分配初审问题点,并进行答疑,进一步指导捷安员工如何做好这项人力资源基础性工作,并在这个过程中,将人力资源工作并不只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情这一理念,灌输给捷安各部门负责人。经过此次的进一步澄清和思想的统一,各部门再次提交的职责分配表基本达到要求,在咨询顾问详细的一对一的评审后,最终输出了各部门的《职责分配表》,包括申谋和捷硕。
事后,咨询顾问秉持传授方法论的宗旨,带领及指导捷安的HR同事,学习和掌握了一对一评审的方法,并指导形成职责评审操作指南,沉淀为捷安的知识财富。
3. 职位评估
初期阶段,首先成立了包括咨询顾问在内的职位评估小组,并讨论评估的方法论。由于职位数量太多,采取的是评估典型职位再穿插其它职位的方法。首先一起讨论选取了27个典型职位,经过一整天的非常详细的评审,形成了这27个典型职位的价值评估和职位评估骨架;第二阶段,咨询顾问背后完成了捷安的剩余两百多个职位的价值评估,并形成了公司的职级架构;后期阶段,征求评估小组意见,多次详实沟通讨论,将原公司288个职位,压缩到167个。这个职位数量,对于捷安目前的规模而言,更具合理性。在经过高层的几次汇报和讨论后,最终形成了公司级的《职位等级表》。该项工作是整个薪酬体系建设的桥梁,前面承接职位体系,后面承接薪酬数据,是系统化薪酬设计的关键。
4. 人员套级
在完成公司的职级工作后,接下来进行人岗套级的工作。由于捷安没有这方面的体系,因而该项工作,由部门负责人根据员工的实际能力情况进行套级,咨询顾问指导捷安的HR人员先行掌握方法,并由他们指导各个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完成此项工作。为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严肃性,要求各部门负责人完成该项工作后,签名确认。这也为后期工作的严肃性开了一个好头。
四. 设计过程
1. 数据收集
1) 内部薪酬数据收集
口径!口径!口径!薪酬设计自数据分析始,数据分析自数据收集始。数据收集,无论如何强调“口径”的重要性都不为过。根据经验,咨询顾问在收集内部数据的时候,就已经向捷安HR强调了口径的重要。同时,根据捷安的具体情况,特别设计了《薪酬信息收集表》模板,添加了很多标注说明,所有这些工作都是期望保证口径的统一和数据的准确性。但后续的工作表明,在数据收集的口径方面,咨询顾问和捷安HR都犯了想当然的毛病,都沉浸在自己理解的系统中开展工作,没有深刻理解对方的标准。这也说明咨询顾问在前期研究捷安提供的资料时,对捷安现状的了解还是不够深入。由于口径问题的产生,导致后期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数据口径的调整,额外增加了很多的工作量。
2) 外部薪酬数据收集:包括内部员工薪酬数据以及外部行业的薪酬数据。外部数据的收集,提前半月就已经进行。为了保障外部薪酬数据的相对合理性和对标信息的准确性,咨询顾问对薪酬数据公司提供的数据及形式,进行了有效控制,具体有以下几点:
① 确定有效对标区域及行业。如捷安所在地为郑州,对标的是郑州及周边地区集成行业;
② 确定对标公司。薪酬数据公司提供的数据是捷安选定的对标公司的数据;
③ 保证职位对标准确度。向薪酬数据公司提供梳理后的职位统计表,并要求保证对标准确度;
④ 薪酬分析。要求薪酬数据公司提供薪酬结构与水平分析数据,后续报告中作对标参考使用;
⑤ 调整并校正。在获得数据后,咨询顾问进一步详细进行澄清和细化,确认数据的准确度。
2. 内外数据对标
内外部数据收集完成,及员工职级套级表完成后,咨询顾问将捷安各职位薪酬数据与行业数据一一对应,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,寻找出捷安的薪酬和外部行业薪酬之间的差异,并确定对标数据,从而为下一步的设计奠定基础。
3. 薪点表的设计
薪点表作为薪酬调薪定薪的工具,具有重要的作用。该项工作具有很强的技术要求,涉及到很多理论要素,并涉及到薪酬的结构,需要不断进行趋势分析和回归分析后,同时经过多次测算,才能最终确定。
4. 薪酬方案设计
这是整个项目关键的一个环节。在对标完成数据后,就公司整体薪酬的固浮比、整体薪酬的测算、个体薪酬的多轮意见征集,最终形成一个可以落地的薪酬方案。这个过程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反复的沟通和测算工作,最终经历15轮的讨论和设计,方定稿。
5. 汇报和意见征集
相关设计工作包括薪点表、薪酬方案、初步的薪酬测算等完成后,咨询顾问着手向董事会进行汇报并在过程中征集部门负责人意见。因为涉及到调薪的幅度,需要由董事会决议,经过三次汇报和讨论,最终方案获得通过。同时,经历三周多时间,所有部门进行了两到三轮意见征集,最终完成。过程中为控制风险,向部门负责人作了两次项目进程说明和答疑会。
6. 落地执行
咨询顾问安排了“自上而下、逐级进行”的薪酬落地面谈工作,并向部门负责人讲解落地面谈的方法和说明,指导面谈技巧和话术,同时提供落地谈话指南、个人薪资确认书、薪资保密协议书等文件供选择使用。
五. 本项目总结
1. 本项目成功要素
1) 咨询顾问与高层的沟通和协调
薪酬项目高度敏感,需要达成公司创始人、高管、部门负责人及员工各方的满意,风险点多且风险度高,咨询顾问在整个项目过程中,高度关注与创始人、高管的沟通,建立信任,保证项目在大方向不变的情况下稳步推进,这是项目成功的最主要基础。对于捷安,成立时间近20年,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已有的文化和做法,思想和观念也都有很深的沉淀,要想保证项目的顺畅稳定进行,和公司各方人员有效交流沟通就显得更加关键和重要。
2) 高度的责任心
责任心虽难以衡量,但项目的高质量交付离不开强烈的责任心,这需要咨询顾问对客户、对项目投入感情,不仅仅是完成工作任务,更是成就的一种体验。用咨询顾问话就是:“做项目要投入感情,特别消耗能量”,但这确实是保证项目高质量交付的前提基础,作为顾问,开始进入到项目之前,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心理建设和准备。
3) 咨询顾问间的有效配合
考虑到捷安高科多年的沉淀和深厚的文化,为了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,本次咨询项目安排了两位资深顾问同时进行。他们在角色上分工明确,一位担纲项目的负责人,承担项目管控及关系维护者的角色,同时在项目技术指导以及大方向的管理。另一位全身心投入在技术力量上,一心一意的完成项目的技术工作。
4) 优秀的项目管理能力
在高度的责任心基础之上,通过职业的、专业的项目管理,保证项目进展与计划产生尽量小的偏离度。本次项目,除了宏观大的项目计划设计,更是在每一期的工作中,花费时间进行计划,在确定计划之前,双方详尽沟通交流,直至达成一致后,再发布到整个公司。同时,在项目的管理上,进入现场首先会召集项目组成员会议,同时周期项目结束后,还会进行项目成员总结会。在项目的管理以及计划管控方面的工作,得到了双方领导的高度认可和赞赏。
2. 本项目的问题点及应对
1) 咨询顾问对项目难度的低估
本项目进场及调研阶段时,正是前一个薪酬项目落地阶段的紧张过程,两个项目不同的推进思路和工作量的冲突,使咨询顾问心态呈现出焦虑情况,并在与捷安HR沟通时对行为和动作产生影响。该项目负责人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个问题,引导、帮助咨询顾问进行仔细分析,使其从无意识、抗拒到冷静、自省,最终明悟问题的根源。总结有以下几个原因,值得记录和日后借鉴:
① 对问题的认知以及思维意识的调整
尽管项目工作内容没有变化,但企业内部的业务模式不一样,文化也不同,咨询顾问没有及时在这方面进行调整和转型,关键问题是没有对这方面有着充分的认知,所以也就无从提前进行心理建设。在捷安项目启动,开始进入咨询项目最高强度的调研访谈工作阶段时,尽管已经感受到捷安项目与之前项目的不同,但却没有搞明白原因的情况下,不可避免产生了心里压力,在没有办法快速疏解的情况下,映射在了行为上,表现出焦虚和焦燥。
② 过于急迫想承担更多项目工作
咨询顾问通过前一个项目的实际操作和经验的积累,很希望能在捷安项目上承担更多工作,尤其是技术性的工作,但在操作过程中,忽略了甲方的需求,尤其是项目前期,在咨询顾问的技术能力还不能得到甲方充分认可的情况下,甲方更希望项目负责人亲自操作项目,这一点,也是可供后续项目借鉴的经验。
③ 工作量突然大幅增加所产生的压力
因为两个项目并行,一个是落地阶段,一个是初期的调研及报告撰写,都需要承担较大的压力,需要全身心的高度投入,同时既有项目本身的工作量也突然增加,这些综合情况都不可避免对咨询顾问的心里产生了很大的压力,这也是动作变形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2) 对甲方专业能力的高估
咨询顾问对捷安的整体管理水平产生了高估,这一点体现在管理的各个方面,包括战略理解、组织架构管理、职位管理、薪酬理解等各方面,相应所做的准备和提前管理不够充分,一定程度上给项目的延迟带来影响。例如对组织结构不规范的轻视,在整个部门职位梳理和职责分配过程中,始终都在变动,而且变动幅度很大;再例如业务的重大调整,也相应对组织架构以及职位设置造成影响;还有对固浮薪的理解,固定薪酬的占比设置过低等,都需要咨询顾问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讲解和澄清,并进一步的亲自梳理和调整。这些都带来了额外的工作量。
3) 数据口径不统一
在内部数据收集过程中,高估了捷安HR对于数据口径的理解能力,对于以月度奖金的名义固定发放的薪酬部分,以及数据统计是应发还是实发,捷安HR与咨询顾问的理解始终没有达成完全一致,一直到方案完成后的最终数据统计和意见征集阶段,还在对口径进行调整,造成时间和精力上的双重浪费。
在日后的项目中,这一点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,其中有两个方面的重视,可以尽量避免以上情况出现,一是在准备工作资料收集后的研究阶段,要吃透与薪酬、奖金有关的所有文件;二是在数据收集模板发放前,要求客户提供最少一年的工资表,除了对工资表信息的掌握外,还要与内部数据提供人,逐条进行数据口径的确认,磨刀不误砍柴功,以免后期再出现口径不一致情况。
4) 顾问间的沟通交流不准确
本项目进展过程中,项目负责人花费了大量时间,用于和相关人员的沟通交流上,有些时间的花费并不是处理与本项目有关的内容,这对该项目的技术指导产生了时间上的忽视。而该项目技术路线的咨询顾问,虽然很想多在项目上作一些承担,但因过于沉浸在数据当中,忽视了在技术上向项目负责人作汇报说明。以上原因,造成顾问间的信息传达不准确,并在项目后期出现一些信息理解上的误解。直到项目快要落地之前,咨询顾问之间经过充分而又坦诚的沟通和说明,在充分尊重对方的个性特点和工作方法基础上,很快达成一致,从而顺利解决项目中的一些关键节点问题。由此说明,顾问间基于互相尊重的充分、透彻的沟通,是项目成功的另一个关键要素。
5) 没有以客户为中心
咨询顾问在进行薪酬方案的设计过程中,过于沉浸在数据当中,分析和汇报时,更多的是站在自己的立场,没有充分站在客户的角度,尤其是公司董事会层面看待问题,容易想当然。这方面,还需要不断的训练。多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问题,这对项目的顺利推进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要素。好在,该项目负责人及时和咨询顾问沟通交流,点拨关键点,从而把控住风险,使得项目能及时回归到正常轨道。
6) 时间管理不合理
最初项目的规划,对本项目定义的时间为18人天,但实际本项目投入的工作量超过60人天。如此大的时间投入差异,除以上原因外,还有就是咨询顾问对项目的信息了解不足,预判不够。例如,项目进场前,想当然以为是捷安一家公司,但进场后,才了解到需要加上申谋、捷硕一起,因三者业务差别较大,相当于同时进行三个薪酬项目,不单在工作量上,在对项目的理解上都带来很多冲突。又如,没有预判到捷安对于职位的管理如此不规范,部门和职位的设置这么随意,所以在部门职位梳理和职责分配这个阶段,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,大大超出了计划时间。
3. 项目收获
1) 进一步提高了对“口径”的重视并优化统计方法
虽然咨询顾问对数据统计的口径有比较高的重视,但在该项目上,仍旧因为统计口径不一致,尽管未对项目产生结果性影响,但也无畏的耗损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,这在时间上属于很大的浪费。前文已经分析了原因并做了复盘,但咨询顾问认为,对数据口径的重视和统计方法优化,是本项目一个重要收获,会持续对后续项目产生价值。
2) 应对多业务形态公司方法完善
捷安的薪酬项目,实际上相当于是2.5—3个项目的综合,因为捷安内部的战略、业务、管理等分散的特点,在数据分析、薪酬设计的过程中,咨询顾问突破了同时兼顾到所有业务模块巨大难度,完成了薪点表和薪酬体系的设计,并对申谋和捷硕提出了适合自身的应用建议,使申谋和捷硕可以与捷安在共同的薪酬体系和工具的基础上,个性化的进行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薪酬管理。但基于此,仍然建议未来的类似项目中,不要多面进行,而是针对单一业务领域,重点集中设计。
3) 优化薪酬设计方法论
在最初的薪酬设计过程中,基于捷安固定薪酬占比过低的原因,咨询顾问提出了分职级设定固浮薪比的方法,后期在继续深入分析过程中,发现捷安虽然总体上平均固浮薪比在7:3左右,看似合理,但因为内部比例分散极不平衡,自百分之一点几,至接近百分九十的情况均有发生,极端现象较多。咨询顾问经充分内部讨论,重新对薪酬设计的方法论进行了针对性优化,首先进行补涨,对固定薪酬较大幅度低于市场水平的员工,进行了一定的提升,缩小了差距;其次进行个性化的薪酬调整和优化,基于公司内外部公平性、内部成本承受力等相关因素,将一些调整比例偏高的人员薪酬,适当优化,以达到整体合理的程度;最后,才是年度的统一以绩效考核为基础的调薪。
写在最后的话:薪酬设计工作是一项高度敏感,关乎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的工作。因而需要更加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,做到内心公平公正,多方交流沟通,充分理解客户的文化和价值观,才有可能设计出一个合理的能为各方都接受的薪酬体系。
捷安高科 薪酬项目 咨询小组
2021年5月10日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chinahzh.net/hz/news/2021-8-18/981.html